這20年來台灣房市,建商老闆跟代銷大頭們一個個都把金庸小說裡周伯通的「左右互搏」練得通透,一手明著高價護盤暗著獵地收購、一手割血讓利喊好疼。親眼看著大老闆們先是表明立場示弱哭窮、喊跌說讓利、帶亂節奏,喊破盤賠售清餘戶求現金流,又暗中降低財務槓桿,拿錢再去收地,想辦法堵死競爭對手的路…沒多久又放風聲說台商幾億幾億在豪宅市場掃貨,一招連消帶打使得爐火純精,「演技」好到讓人摸不著頭緒明年是漲是跌?該買還是該拋?

別慌,要看清楚2019房市波動趨勢,得先搞懂2個事實跟6大因素。
事實1:房市週期是存在的,再長的低檔週期也沒長過三年,包括SARS、金融海嘯、和現在正經歷的後房地合一稅時代。
事實2:新案的「開價」始終都是在波動中上漲、推進。
就有建商跟我說坦白了:「房價漲到購屋者都望之卻步了,不假喊跌一下,製造底部氛圍,觀望的消費者會進場買嗎?」、「這塊重劃區還算『處女地段』,我們周遭幾個案子對照鄰近蛋黃區行情標上價格,說它是讓利價,它就是讓利價。」、「剛說的,你回去不要寫喔。」我話都說到這兒了,你懂的。
而讓我們就算看清事實,也一樣前仆後繼去買房的,還有這六大因素:
因素1:大城市強者越強,漣漪效應還讓買不起蛋黃區的購買力「輕移民」去推升鄰近城市房價。
因素 2:貨幣時代的通膨始終存在,美中日列強的量化寬鬆大浪來襲,台灣為了穩定物價,結果吃不消的量能,全都灌進房市裡了。
因素 3:地方政府無法擺脫對土地財政(重劃/標售)的依賴。
因素 4:大城市嚴重供需失衡,居住正義政策遠水救不了近火。
因素 5:房價漲完租金漲,形成惡性循環。
因素 6:買房是民眾對抗上述問題的解決之道,全國人民不管有錢沒錢都一心一德想買房,作為欲望投射體,你跟我說它會跌?
預估2019,處在高原段的大台北雖不再像過去一樣暴漲,但另一個層面來說不也意味著拿地的代價越來越高,房價就算逆著風也得一小步一小步往上爬嗎!
最後再提醒一點,台北的上市建商,這幾年老早在台南、高雄、嘉義、竹東、台中的山線跟海線等這些他們眼中「還有空間」的地方佈局推案了,那些過去沒有價格的地方有了價格,有過價格地方寫上了新價格,而所有的價格跟過去相較,只有一個字:漲。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|